2018年,我校(中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自貢教育“351”發展愿景十項計劃和自貢電大“四個一”“三個中心”發展定位,認真抓好市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深入推進依法治校,進一步鞏固學歷教育規模,優質服務教師教育,大力拓展非學歷教育培訓和社區教育,切實加強優質服務教師教育,大力拓展非學歷教育和促進電大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效鞏固我市電大教育在全省電大系統和市教育體育系統的領先地位,為全市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和建設城鄉一體繁榮幸福新自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一)認真抓好市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一是組織全校教職工尤其是中層以上干部認真學習市委第三巡察組反饋意見,梳理問題找根源,對照檢查強認識。二是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逐一分解任務、明確時限、落實責任、強化督查,確保問題整改到位。三是建立有效整改與科學預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二)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按照上級的部署,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強化黨性錘煉和法紀意識,引導廣大黨員和干部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繼續深化拓展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持續開展“四項教育”,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干部教師隊伍建設科學化水平;加強組織建設,堅持標準發展黨員,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黨內政治監督。
(三)切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實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層層簽訂承諾書,堅持意識形態教育“上課表、進課堂”,筑牢意識形態工作引導、教育、防控機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把領導干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內容。
二、深入推進黨風廉潔建設
進一步強化“兩個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做到管業務、管思想、管廉潔的統一;突出重點工作環節,深入推行“三重一大”集體研究和決策制度;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的監管;加強反腐倡廉教育,開展現場教育,增強警示性;層層簽訂廉政責任書,強化紀委監督問責,落實反腐倡廉責任追究;豐富廉政文化進校園內涵,培養師生廉潔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廉政談話和述責述廉制度,確保廉潔建設入腦入心;建立健全學校內控制度,完善內控機制,控制風險點;進一步強化校務公開,保障學校各項工作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教職工監督。
三、深入推進依法治校
堅持依法治教(校)與普法宣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法治工作與安全工作、德育工作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依法決策、民主參與、自我管理、自主辦學的工作機制;按市教育體育局要求,充實完善學校服務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遇事找制度”“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工作格局,護航我市電大事業科學發展。
四、鞏固學歷教育辦學規模
進一步規范激勵約束措施,調動全校教職工招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千方百計穩定學歷教育辦學規模,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18年,全市電大要完成各類學歷教育招生2800-3100人,其中開放教育招生2200-2300人。按開放教育、網絡教育、中專教育全口徑計算,2018年,市校各部門的人均招生數延續2017年標準,即黨建辦公室、行政辦公室、社會教育處、教師教育部4個部門第一目標、第二目標、第三目標分別為22人、18人、14人,開放教育部人均招生數第一目標、第二目標、第三目標分別為36人、31人、27人,教務處人均招生數第一目標、第二目標、第三目標分別為45人、40人、36人。按開放教育和傳統成人學歷教育計算,榮縣分校須完成全年招生總數500人的第三目標,力爭完成550人的第二目標,爭取完成600人的第一目標;富順分校須完成全年招生總數850人的第三目標,力爭完成900人的第二目標,爭取完成950人的第一目標。市校中專直屬部招生要力爭完成200人、確保完成150人。
五、大力拓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
(一)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進一步理順中心與市教育體育局的職能職責關系,做到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探索管理、實施、評價適度分離,權責清晰、保障有力、評價科學、效果顯著的教師教育新機制,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質量;進一步規范師訓專項經費的管理使用,確保師訓專項經費的管理使用合法合規;認真做好教師繼續教育的訓前調研、組織策劃、后勤保障、管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培訓機構、基層單位的聯系和協調,做好與區縣教師培訓機構的業務銜接和深化合作;全年開展教師培訓項目和培訓教師人數與去年基本持平。
(二)非學歷繼續教育。制定并出臺《自貢廣播電視大學關于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的意見》,鼓勵全校教職工面向市場大力拓展非學歷教育培訓項目;2018年,除教師培訓外,全系統培訓人次達到5000人以上,其中市電大校本部達到2000人次以上,在此基礎上,擇優確定一批長線項目,并積累非學歷培訓的經驗,掌握非學歷培訓規律;進一步鞏固與市域范圍內機關、鄉鎮的培訓合作關系,探索新的培訓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自貢電大作為地方高校的智力優勢和輻射作用。
(三)社區教育工作。進一步拓展社區教育覆蓋面,探索在鄉鎮開展社區教育的試點工作,扎實開展社區教育培訓活動;建設一批社區教育資源,適時更新和完善“自貢社區教育網”和“i-彩燈實驗室”網站;進一步強化優質服務理念,提升優質服務水平,為社會成員自我提升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進一步實現電大 “自強不息,貢學于民”的價值追求。
六、進一步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簽約、公招等調動引進形式,補充3-5名高素質人才,使學校人才隊伍能夠支撐現有事業發展,同時充分考慮長遠,做好必要的人才儲備;結合班子建設,籌備學校黨委換屆工作;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和培訓交流,切實提升干部教師素質能力;注重培養年輕教師、鍛煉青年干部,創造更多校內外培訓提高、考察交流等機會,促進其快速健康成長和專業發展;高度重視學校老職工和老教師的作用,在政策范圍內,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傳承優良傳統,引導老教師老職工在學校新的發展征程中貢獻力量再立新功。
七、進一步強化內涵建設
進一步細化內涵建設措施,完善辦學功能,探索實踐更加適應學員需求的教學改革,增強學員學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繼續教育質量保障和認證制度;深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有效地發揮績效工資激勵作用;進一步加強學?蒲泄ぷ,力爭學校教職工在科研和自身專業發展方面有新的建樹;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課件資源,進一步充實完善教學平臺內容;鼓勵開放教育本科畢業生申請學士學位;進一步細化考試考務工作流程管理,嚴格違紀處理和責任追究,確?荚嚢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八、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全力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體育局加快啟動市電大的遷校工作;根據急需在現址適當加大投入改善現有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環境文化景觀建設工作;進一步改善教職工辦公條件;完成校內各類安全隱患的及時排除整改工作。
九、進一步加強系統建設
結合實際,參照省校綜合業務考核指標體系,出臺對兩縣分校的業務工作考核辦法,探索實踐“任務共擔、成果共享”的運行機制,鞏固我市電大系統建設在全省電大中的領先位置;繼續支持兩縣分校發展,及時協助解決兩縣電大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十、進一步關注民生
在政策允許和財力所及范圍內改善民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助力教職工在推動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和追求;繼續支持工會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讓全校教職工在活動中分享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愉悅身心,積蓄力量;支持民主黨派成員、共青團、婦委會工作,發揮好他們在學校發展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認真貫徹執行離退休政策,關心離退休教職工生活,做好各種服務工作;進一步關心群眾疾苦,全力以赴地為教職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十一、切實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
嚴格落實 “一崗雙責”要求,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切實加強學校日常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工作;切實加強值班管理,嚴肅責任追究;強化學校食品、飲水、消防、校舍、校車、設施設備等安全監管;認真做好防溺水、防踩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防災減災等專題教育;完善學校應急管理體系,推進學生應急疏散演練常態化、規范化,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加強警校共育,提升校園“三防”能力;做好意識形態的安全穩定防控工作,完善系統穩定風險防控體系,認真做好重大改革穩定風險評估、防邪滲透及重大節假日、紀念日、敏感期和特殊時段的穩定工作;加強網絡輿情信息收集和處理,提高應變能力和回應時效,嚴防發生重大輿情事故和群體性事件。
十二、加強信息宣傳工作
加強宣傳陣地和宣傳員隊伍建設,分解落實宣傳任務到處室,保持學校信息宣傳工作在全省電大系統、市教育體育系統的領先地位;維護管理好自貢電大各網絡平臺,及時更新網絡平臺信息;進一步強化微信公眾號的管理和使用,及時推送學校宣傳信息;加強與自貢日報、自貢電視臺、教育導報、四川經濟網、華西都市報等新聞媒體的友好合作,進一步擴大學校影響、提升學校形象,為學校轉型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十三、加強學校后勤保障工作
切實抓好學生食堂、學生公寓、校園環境衛生的管理,提升保障服務水平;及時做好教學設施設備的維修工作;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按有關規定做好票審工作;進一步規范采購、報賬程序;強化固定資產的清理工作,建立個人物資使用卡片和處室物品清單,及時辦結廢舊物品的銷賬手續,做到帳物相符;進一步加強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做好后勤服務方面的其他工作。
十四、其他重要工作
認真籌備并高質量地承辦好全省電大系統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會;認真做好四川電大綜合業務考評工作和市教育體育局目標管理考核工作,力爭實現省?己恕八倪B冠”和市教育體育局考核達優秀的目標;按上級規定和要求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積極籌備并適時舉辦自貢電大系統第二屆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