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和閱讀是一種甜蜜的生活
自貢廣播電視大學 劉熹
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白鲆惠呑咏處煛北仨殹耙惠呑訉W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
教師,需要讀書。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作家祝勇說:“(讀書)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所以,真正的讀書人,并不張揚自己書讀得多!
猶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在《圣經》上滴一點蜂蜜,讓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從小就知道書本是甜蜜的。這個崇尚讀書的民族,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依德等一大批讓世人矚目的天才。
如果說書本是甜蜜的,那么讀書的人無疑是幸福的。
擔負著教書育人重任的教師,更應該熱愛讀書、認真讀書,不斷給自己充電,以更新理念、豐富知識、增長智慧。葉圣陶先生曾這樣樸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教學的特征:“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是教師共同的追求。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學生和社會的風尚。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熱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熱愛讀書的教師,是社會的一筆無形資產。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讀書有甜。一本好的書,是一個足以讓你“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樹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態自由,興味十足,“反復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是一份提到了開發的天性。讀書的佳期境,如同愛情一樣,是投契,是相許,是沉浸,是融合,來不得半點強求與逼迫!贝饲榇司,大多數人會從心底時里說一句:讀書如此,人生足矣!
讀書有苦。讀書是一樁苦事,夏有蚊蠅之擾,冬有嚴寒之襲。并非所有的書都是你所愛讀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歡甚至厭煩的人和事,但有時它們恰恰是你必須去相處的人和必須去做的事。讀書也如些,比如有的工具書艱澀而枯燥,但身為教師的你,不讀通工具書,顯然是無法適應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學典籍抽象而深奧,常常讓人敬而遠之,但如果你對于哲學一無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還有,你想讀一本好書時,可能無處可覓,可能囊中羞澀,常常讓人有“英雄氣短”之嘆。
讀書之甜,讓人心向往之;讀書之苦,又足以讓人望而卻步。讀書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該有酸甜與苦辣。
親近生活,勤奮讀書。讀書,讓你眼目清亮、神清氣爽,讓你充實,讓你寧靜,讓你幸福。
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唯其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讀書人口”。
請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弊T柑煜滤械慕處煻寄茉跁飳ふ业綄儆谧约旱奶鹈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