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學故事(三) | |
作者:教學處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8/28 15:31:52 文章錄入:chenyong 責任編輯:chenyong | |
|
|
當“達伽馬”變“伽利略” ——我的教學故事與反思 王 銳 (自貢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自貢,643000) 【摘要】:高教任課工作近一年來,在擔任的兩門開放教育主干核心課的教學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刺痛受益、深刻難忘的故事,這些與學生在課堂共同成長的經歷,成為自己教學生涯追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境界和具備“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素質的寶貴實踐財富,結合自己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今后教學以取得不斷進步。 【關鍵詞】:教學;故事;反思 一、高教任課的光榮使命 曾經夢想與現實結合的就業選擇就是當一名人民教師,然后在此崗位上履行其光榮的教學育人使命。去年7月份,進入自貢電大直屬部工作,除了班主任工作外,另外重要的工作就是高教任課教學。因為有中學教師資格證和過去培訓學校講課經歷做基礎后盾,我滿懷信心,意氣奮發,但同時我知道,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教誨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和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四有”教師標準需要較長的路要走,而且要學會腳踏實地,總結反思。 二、那些教學中的故事 結合成人學生的學習特點,電大開放教育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要求。所任課為教學計劃所開部分公共、核心課程的面授課。拿筆者所任兩門專業課《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政治學原理》為例,面授課次數設置為6次,那么意味著學生最終在期末考試之前,不能像全日制大學生那樣有充足的課堂時間去了解和掌握每門課的知識,相應的,我的備課必須適應并作出相對合理的教學設計。顯然,明確課程教學體系,突出知識重難疑點變得比較關鍵。另外,由于教考分離,除了結合課程大綱講解重難疑點外,我認為還要適當穿插熱點問題的課外拓展知識,以提升成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所學章節知識的理解升華。 (一) 第一堂課 課前的準備越充分,課堂的效果往往越好。上學期的第一次行政法面授課,也是我高教任課的第一堂課,雖然畢業前也有在校兼職代課的經歷,但畢竟多屬于中學基礎課程。在自己研究的專業領域講好一門大學主干核心專業課,還是需要足夠的知識積累、充分的備課設計、豐富的高教經驗等。顯然,這堂課之前的備課計劃受到當時班主任繁重瑣碎工作的影響,備課時間不足,備課計劃沒有完全落實。晚上6點半,法學?坪托姓究茙孜煌瑢W按時來參加我的面授課。在簡單介紹自己后,首先進行了課程導學部分的講解,根據我的課程計劃,本節課主要講導論、行政法的概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則。這部分知識偏抽象,“行政”、“行政法”等概念的解釋引申過程中,發現學生表情僵硬且沒太多交流,然而到案例部分,特別是結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知識去理解案例,學生們都主動與我交流,一起討論,也都進一步明白如何做法學案例分析題。當時我就堅定,高效利用好每次寶貴的面授課時間是我們電大教師應該明確和堅持的,其中案例教學在行政管理和法學專業的課程里顯得比較重要。另外,就是結合熱點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如后面課程設計的“人大罷免權討論”、“以旅游門票的漲價引出關于聽證制度的思考”等,課堂效果相比較好。 第一次面授課的總體效果并不好,也可能影響到部分學生的興趣,我清晰記得有兩位男同學后來的課就沒再來。預期往往與現實產生差距,差就差在自身計劃是否科學合理、現實實踐中的經驗不足,且要想距之不遠,必須學會總結反思,及時糾正錯誤,最終再回實踐中檢驗成果是否相對理想。 (二) “達伽馬”變“伽利略” 首先,我們明確下這兩位歷史人物的概況。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完全不同年代、不同職業、不同成就的兩個人。 本學期擔任了《政治學原理》課程的任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經過上學期的總結反思,盡量規劃合理的課程內容,依然堅持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同時注意熱點知識的拓展延伸。但備課到位后,還需要你熟知教學內容并在關鍵的授課環節,提高自身講課和駕奴課堂能力,最終在動態課堂教學中把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目的。 那天是《政治學原理》的第二次面授課,在講到關于西方政治學發展歷程時,談起政治與經濟的關系,當時就引出與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興起有關的歷史活動——新航路開辟,就想舉達伽馬的例子,但課堂結束后,學生回家路上再次短信提醒我,我才覺悟,我當時把“達伽馬”說成“伽利略”,而該生當時就提出質疑,我沒察覺和重視,因此,“伽利略”儼然變成了航海家。雖然看起來是課堂一次口誤,但同時提醒了我,講好一堂課、一本書,絕非備好課那么簡單,更需要不斷積累起的扎實知識儲備和豐富講課經驗。另外,就是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型的課堂,因為放得開、收得攏的電大課堂才能成為成人學生吸取知識,張揚個性的場所,課堂才會涌動出師生生命的活力。學生主動交流提出的質疑和問題,都應該尊重與重視,并積極耐心與其探討、答疑。就像課堂之后,這位學生與我交流的那句話:“師生要在課堂上多互動,更能拉近距離,而不僅是你教我學的關系。成人學生的有些觀點更生動、更有意思,老師在課堂交流過程中也能從其觀點中受啟發從而較合理地完善教學目的! 三、多么刺痛的領悟 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具有“扎實學識”好教師的具體標準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 經歷近一年的高教任課,發生了給我刺痛又賜我成長的教學故事,讓我領悟和反思著:好教師不是神,難免出錯,關鍵是吸取教訓后的行動;好教師也不遠,起點終點,重要是明確目標后的奔跑。成為一名好教師,尊重像伽利略大膽質疑一次次“錯誤真理”的恒心和精神,學習像達伽馬探索發現一座座“知識大陸”的勇氣和毅力。 以上就是屬于我的教學故事與成長反思。 【參考文獻】 http://news.hexun.com/ |
|
![]() ![]() |